上北二环文物出版社找书
留心《印学研究》好几年了,它原先是山东大学出的,后改成文物出版社出了。一年一辑,是北方印学理论的重要刊物,没有南方杭州的《西泠印社》有名,但一问世就显得分量不轻。但2014年的有了,单缺2013年的,前面2011年以来的我都全的,这不就堵心了吗?有回车过城北二环,眼睛无意中看到了文物出版社,也就想到门市部找一找。这个出版社不至于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出版社,有社址,没有门市部吧?
但我第一天过来车乘错了,以为109公交可以到朝阳门内小街,那边可以走几步就到。那边是京城好几家大出版社在,九王爷的银銮殿门口几个大出版社的大招牌照挂着,人民出版社、当代杂志社、新华文摘出版社都在差不多这条路上,我多年前为配本《新华文摘》也来过此地。二环东北角上不熟悉,记错了大马路的方位,文物出版社还在北面过去要有两条大马路,其中一条是东西向的平安大道。那天是下午出门,傍晚从平安大道东边乘公交42路,淌着京城人下班潮,一直往西,好几个接口处想下来是不是换乘熟悉的公交回家,后来还是忍着,它的终点前一站是达官营,我从这里转车回家也还方便。这下我也就体会到有些堵点,也体会了车厢内抱孩子、提菜兜回家的上班族的不容易。平安大道还是很宽敞,就是红绿灯太多,高峰时段有车没有用,拿不出速度。最堵的还是南礼士路,路狭,两边商店林立,最后我还是提前下车,宁可多跑点路,比乘车爽。
第二天上午我还是在长椿街路口东乘特2过去,这回不会错,但不记得应在那个站点下车。先看到这个出版社再下,往回走也就半站距离,后来我发现在东四十条站与雍和宫站要跑的路都差不多。在京城这个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很长的。都需要过大天桥,到北二环的内侧里边。
有个歌华大楼,是个标志性建筑,找到这栋楼,东边就是文物出版社,它在一栋大楼的最西边,有几个不怎么出名的出版社,什么收藏、古玩出版社的靠在一起。一楼有个门店面积不大的门市部,新书乱堆了不少。
我就开门见山问他们这本书,南方口音听清后,他们的工作人员给找了本2014年的《印学研究》,但没有2013年的,他们电脑库存查了,没有。我说当当网上查过,说是你们这里出的。有人告诉我,剩下只有上孔夫子网上去找。
既然来了,我不能空着手回,带本可心的。我这才仔细看他们的尾货,应当说存在这里的也是一种尾货。有人来此打听有去年全年的《书法丛刊》,人家是看到了早些年的。这份期刊我也订阅多年,早年的我也有缺期。回老家盘清情况再来。我翻到了一本中国古代碑帖的一种,是元代的一个墓志铭,魏体小楷,印象中我缺漏的,2001年出的,只要2元,即使买重了也不要紧。最后找了本《明代宫廷建筑史》做个纪念。这书里收有中南海内几处著名建筑精确方位示意,收有明代紫禁城各大殿的详细结构比例,有的资料用的是民国时期的资料。最后结账,人家丫头片子找个借口,把那本魏碑给扣了,说是不卖,他们配套与其他帖一块卖。这里剩下的碑帖也都不全。
怎么返回?我往东走了很长的半站,到东四十条站,路过一处岗哨林立的军队驻防,这是什么地方?路边还趴了两辆公安巡逻车,有搜寻电子设备、电台窃听的专用车。这是个重要国防驻地。街头公交站头地图上没有标注。
回家在网上细找,这才弄明白,《印学研究》2013是文化出版社出的。这个出版社就在北二环的东北角上,文物出版社的斜对面,但要过全封闭的北二环,要费劲。过几天上那里找去。网上这本书给炒到了最低100元,高的翻了一倍,有叫160元的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