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作缫丝男
城市养蚕,春蚕上山,采茧,事儿就完了?茧子采了,选择个大的留种。这回我留了六个大的,放在一个密封的纸盒,下面垫张白纸,高搁起来,别去管他。会有几对雌雄结合的蛾子交配,产籽,几率是很高的。三对都交配这样的几率也较少。有一对就行。明年三月底再留心它们出世。
剩余的茧子干什么?有几年我剪开,取蚕蛹,蛹是高蛋白材料,可以葱花炒着吃,合着河虾一块炒。但怕采的桑叶重金属污染,蚕吃了蛹带着残留重金属,还是不吃为好。茧子的丝怎么整理出来?现在的年轻父母没有看过黑白片,没有见过民国初年江南缫丝具体操作,不知道怎么把茧子的丝整理出来。我知道怎么弄。此回咱就做个试验。
一口不用多大的锅子,冷水加温,茧子放下去。好似做鱼丸。我选了十个大小差不多大的投入水中,水温不要太高,手指能下去捞茧子就行,太高了加点冷水。茧子吃了水,是沉的,向下的,把蚕结茧子时表面的一层乱丝拉去,找出头绪,一根丝出现,就是有了头绪,这样挂锅边上,一根太细,我原本丢十个茧子在水中,就是想搞成十根丝一股的绕起来的,这回我后来还是只弄了六根一股的。
取一个不太重的玻璃瓶或者杯子,可以手握住又能把丝绕上去的,又可以欣赏丝绕好的情景的。右手拿杯,左手捋丝,开始慢一点,熟练之后可以快一点,水温高了,可以把煤气关掉。沾水之后的茧子都是往下坠的,就在小范围的锅子里跳动,一般不易断,有几根丝给绕上,只要看锅里的茧子有几个在动,大茧子小茧子丝的长度不一,一个茧子提前完了,也就是蛹氽在水里了,可以换一个茧子接上。
我也是第一次试验,让王婆把照片拍好,传微信、传网络。题图上的一组照片就是“不是下鱼丸,学作缫丝男”的记录。原本上午弄了,下午接着干,抽它几十个茧子。后来给王婆全部倒掉。
这绕在玻璃杯上丝就是熟称生丝,经过漂染,才是熟丝。生丝可以上织机,一般的都是漂染之后的熟丝织的。从前商品交易是用生丝交易的。不知如今生丝的价格几何,从前,也就是民国时期,生丝与粮食比价,是更贵的,很少的一点可以换不少稻谷。
城市玩养蚕,完全可以往下延伸着玩。带着儿孙辈,玩玩,也就是体验,丝是如何被整理出来的。体会先人的智慧,手工劳作的传递。
昨儿微信圈一发,立即引来一批点赞,有人说我可以搞微型织带。我的目标不是织什么,而是弄个手把件的襻。手里的玩件,襻是我自己养的蚕吐的丝给弄成的,以后还可传递、传世,哪就更有成就感。传递手艺,传递玩物,传递一种自己动手的精神。
剩下还有不少茧子,这回有些茧子实在太小。怎么办?微波炉里了转上三分钟,也就是从前供销社收茧后的做法,烘箱里一烤,蚕蛾都杀死,不会再咬茧出来。我把剩余的茧子微波炉取出,放太阳下好好晒一下,收起来。以后有空安排再来缫丝。不把它带京中去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