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申入暑写扇
每年我有入暑练练毛笔字,写两把折扇的习惯。这不进入小暑好几日,外面暑气熏人,躲在家里玩玩笔墨,也是消暑的一个自乐。空白折扇,有去年写剩的,也有今年琉璃厂新添的。内容则是从《唐人万首绝句》中选的适宜搬到扇面上与人交流的。五言《送穷绝句三首》、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。
是就着扇骨插着写,还是取下来,写好后再把扇骨装上去?槛外人不懂,怕麻烦,有的也就装着扇骨写,往往不能发挥出自个正常的书法水平,还是取下写比较好,有条件压一下,比较平整,写起来更加爽气。
清晨比较凉快,过了九点,就直奔高温35°以上去,不要开空调,南窗外有清风徐来。有几年在老家写扇,是自家磨墨,墨色好掌握,这回我有失误,用墨汁,倒的时候有没有好好晃动,上面是清水,不是太浓,头上的字开花,有渲晕。
写扇看似容易,有个总体布局,不能内容没写完,扇面没地方再展开,不可能转反面;也不能前紧后松,前后要差不多留白,留着钤印,而且两头都要留着一折最后粘到龙骨上,所以一定要留足余地。这都是多年来的实践知道的。这是细活,事先一定要考虑周全。
写大字,上大扇,与写小字,写小扇用笔也不一样,有人可以一笔到底,我觉得还是要换笔。
这回选的《送穷绝句三首》内容如下:
其一:年年到此日,历酒拜街中。万户千门看,无人不送穷。
其二:送穷穷不去,相泥欲何为?今日官家宅,淹留又几时。
其三:古人皆恨别,此别恨销魂。只是空相送,年年不出门。
看来在唐代送穷是一种民俗,而且是当街搞的。谁都觉得自家穷,就是送不走。
我有外一首:今人谁认自家穷?只觉兜里不足用。美食名车人家好,别墅更是没一栋。
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是:
楼下芳园最占春,年年结伴采花蘋。繁霜一夜相撩治,不似佳人似老人。
妙的是最后一句,把受早霜打的花由佳人一下转喻为老人。此扇也是老人打的,老人也是从佳人来的。
写到结束前,把王婆差使起来,为我留个影。这样的重要时刻,要有原生态的图片。完后马上可以挂微信圈去。半裸照,不是第一次挂出。
印章用那几颗?丙申年份章必须的,八重天的书房章也是要钤上,名章有今年刻的,有常用的,闲章有许多,选上五六颗,与雅者赏,不如人,都是新刻的。
最后一手下来,把扇骨装上。经过多年的实践,装折扇也是个技术活,不能展开,要并拢,扇面并拢,骨并拢,好插,不会伤者扇骨,不经指点的很难装,弄不好会折了小扇骨。大龙骨各占一折,钤印不能占此处,前些年我犯低级错误,前后不留,印都藏到大龙骨里了。
再把装好的新扇打开,留个影,传自家博客相册“自家书法”,那里收有我历年所写扇面,有的扇子早就送人,但扇面留影还在。这是留下自家的墨迹。也是一种雅玩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