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博物馆在大修,国际间的高品位交流展有的就放到了首都博物馆。这不到一个来月,我们这是第二次上首博。姚朵朵带上了她的退休证,人家还是认帐,只需半价。
8月14日,礼拜二,对老人和孩子有优惠。但我还是付的全票,50元/人。重点是看卢浮宫希腊雕塑精品展。就在上个月香港回归十年展的特展馆,地盘好像还小了些。
展品是经过精心布置,线路设计很科学,很紧凑。头两百件展品,大小不一,陶器,瓶瓶罐罐,都有玻璃罩子;大件雕塑,精美绝伦,直接裸露,没有玻璃罩子。以稳妥安全、灯光照明让人清晰看清展品为主。高低错落有致,有城墙、断亘间隔,让人之身于古希腊的特定环境中。
可以拍照,但不准用闪光,不能用三角架。有人不自觉,工作人员不时在一旁提醒。可惜的是实在太拥挤,观看的人实在太多了,几乎每个人都在拍照,有的是大机子,很专业,有的是手机,有的有声响,有的一不当心闪光弄出来了。看得慢,要看说明的,挡了想拍照的,有的人机子没有拿稳,边上的人轻轻一碰,摔了下来,还好,地上铺着地毯,一般不会摔坏。有许多张照片,我就是一手举机子,一手提醒人,借光,请人闪开一点。实际拍照的人严重影响了真正想近距离观察一下的人。
两三千年的文物,是世界上最最有名的东西,有些东西,只在印刷品上见过,如今就在头二十公分的距离间。我看那些雕塑,用的材料,不是中国的大理石,汉白玉,是中国没有的一种带肉色大理石,有的也是少胳膊缺腿的,有一种残截美。
好像没有漏掉一件没有拍下,只是有的说明没有细看。出这个特展厅时,有专门为这次展出印刷的资料卖,当然收藏一本,可以补充观看不仔细之需。
上次香港回归十年展,是免票,所以,首博它的其他馆藏可以不对外开放。这回我们买的是同时参观其他馆藏精品的门票。结果我们上错了楼梯,看了首博的瓷器精品馆、佛像馆、老北京民俗风情馆,北京市政发展变化馆,这些其他看特展的也能看,而首博特藏的玉器、青铜器、书画精品馆反倒没有看。一是体力不济,已经下午一点半了,二是照相机内存早就没有了。要看也能看,只能勉强一看,我说就留个悬念,下次再来吧。
可以一说的佛像馆在三楼,瓷器馆在四楼,风俗风情馆在五楼,二楼是市政发展回顾。我们先精看三四楼的,回头上五楼,再下二楼。这佛像、瓷器两个个布馆舒朗,精品叠出,看特展的人还没有上来,不拥挤,可以定性细品,选最精的拍一点。
佛像这里主要展出的是中小件的精品,都是美轮美奂的,许多东西在常州是不可能看到的。有镏金的镀金的,镶宝石的,有的菩萨特小,想象不出可以做到这么小巧。菩萨造像有庄重的,有婀娜多姿的。
而瓷器,有许多倒是大件。有不少是电视藏宝栏目出现过的。这个馆里的光线不适合拍摄。
给姚朵朵留下深刻印象的是“门第”。北京的官宦门第、大户、有钱人家的门第、小户小家的门楼子是大不一样的。五楼专门有“门面”的对比讲解。风俗风情馆里,有婚嫁、做寿、过年一系列情景再现。
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楼市政发展中,讲到积水潭,有个清末民初的场景再现。京中那里曾是漕运终点,非常繁华。
饿着肚子,打车到家弄饭吃,已是下午三点。脑子里倒是给塞的满满的,连续整理两天,还没有腾空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