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老铨网舍

不妄言 不缩舌,一如既往当喉舌;勤读书,勤学习,再接再励慢生活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老铨网舍 主人:王老汉 老铨 尘室主 主妇:王婆 多摇摇 小两口:松风水月 ,网舍有2000篇乱弹琴、近五万张京城、老家、全国几处风光,有近些年淘的宝葫芦、老了怎么带着儿孙玩,玩有传承,也有讲究,留了一点老儿的心得。

入藏《日下旧闻考》  

2012-12-20 10:10:51|  分类: 藏书谈趣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入藏《日下旧闻考》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入藏《日下旧闻考》

——兼说我收藏的一批有关北京的藏书

一直想收藏一套《日下旧闻考》。这是了解从前北京最基本的书籍,许多后人的著作中经常引证到。几年前在中关村海淀图书城曾看到,打了折还贵得不得了,要300多元一套,后来在琉璃厂西街中国书店二楼古旧书架上也看到一套旧的,更贵,慢慢就放一边去了。年底我上中关村,在中国书店的入口处就见到一套(1—4册),只要100元,那就赶快收入囊中。翻翻版权页,得知北京古籍出版社30年前出的一版一印一千套,二印二千套是20年前出的,2600多页,原先标价160元,现在降到这个价给我,其中卖不动的一个原因是竖版的,虽然断句,有标点,年轻人看起来费劲,头疼。

《日下旧闻考》是从《日下旧闻》来的,是康熙先组织《旧闻》,乾隆再组织《旧闻考》,都是“钦定”重点书籍,有学者名人领衔执笔,而“日下”一词的出处是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有一句“望长安于日下”,当时长安是京都,所以后来文人就把“日下”替代京城、首都。原书分十三大类,从天地到皇宫大内、京城的街头闹市、风景名胜、风俗民情,从1600多种古书中辑录凡与北京有关的文字,而《考》里补充了更多的新变化,康雍乾三朝京城有许多重点工程给补充进去,一下扩充了许多。有的内容历史上就有不同说法,那就同时存疑。

近二十年来,我一直在收藏与北京有关的书籍,稍有点名气的,手上宽裕时,撞到眼皮下的全都收下,翻翻,有的存在老家“尘室”的,近些年也都陆续塞入进京的拉杆箱,归到“八重天”书架上,这些书也都是建议孩子们在空余、有那份闲心时翻翻,而且要往下传递。

《帝京景物略》是明代人著的,与《咸道以来朝野杂记》都是我早年就买到的,此两本与《琉璃厂小志》都是民初以前的古书。《北京史稿》到《北京史》,都是官方正式组织的,后一本还是插图本,更适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。三联书店出的新华社记者王军的《城记》更是把新中国建国初为什么不另选三里河这里搞新城,建筑学家梁思成没奈何的等等情况记录在案。《北京往事》《北京旧事》《北京名园趣谈》《老北京的生活》《北京风物传说》等等,有的是远离京城在老家地摊上买的,而邓云乡写北京,他虽人不再住京城,但有北京生活的底子、文化底蕴,所以他的《书情旧梦》《文化古城旧事》《皇城根寻梦》我都见一本收一本,认真细读过。三联“闲趣坊”丛书中《抚摸北京》,是收的“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”,与之配套的,之前有一本“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”《北京乎》,其他《北京记忆》《京华感旧录》《北斗京华——北京生活五十年漫记》都是近现当代名人、文人对这座城市的记忆,有的都在各类报刊上登载过。北岛的《城门开》则是我的同龄人回忆文革时期的北京,那时我在外省的小城市,大家都是中学生,京城的那班小子在干什么,是怎么思考的?这里有记录。

有关北京的书,出不尽出,前面出了不少,后头还会有许多,但源头的几本,就有这套《日下旧闻考》。花点时间啃一啃。而我反思,自家所写的博文,实是“日下新闻”录,过多少年后,让人家考去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9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