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鸡山扫墓
在淫雨霏霏的早春,难得有个太阳露脸的日子,虽不是双休日,火车站公交15路起点站,还是来了不少扫墓者。有的是大包小包的,一般是有点烧化的纸钱,也有只手捧黄白菊花的。我们老两口与往年一样,有只香篮,有个纸钱袋子,里面大小不等,有三份,这是给祖父母、继父与大妹婿的,他们都已长眠在常州城的东南方向新安镇的金鸡山。每年我们来都绕一圈。今年我们来迟了,老弟、大妹子他们两家都已扫过,他们来此地,也都三处跑一圈,都有一处为主扫,两处为附带,很难得两家撞在一起,更不要说三家一起来,不像我们给王婆父母扫墓,几家都是联合行动,完了在外啜一顿,聚聚旧。
扫墓本是怀念故人,踏青、散心的活动,一年一次,看看城东南的变化。青龙、东青、三河口、焦溪,每年都有一点小变化,积几年小变,就有一次大飞跃,这个道路,道路两旁的民营企业,变化都很大,一度很多的干燥制剂厂,好像少了一点,规模都变大了。各个乡、村显目处有块花岗岩巨石,不知哪里取来的,刻着这个村名。新农村建设,给农村的环境面貌带来的大变化还是有目共睹的。
记得去年比这个时候早了有半个月来扫的墓,弯入仙人桥前的村上,两边的紫玉兰已经初放,如今一点消息没有。江南连日阴雨,农事误了,花季也误了。
今儿风大,动明火得十分小心,人得盯着。香篮里有把刷子,是专扫落下的松针的,种下的小松树,二十多年了,已有两个多人高,要仰起头望,还望不到顶,只是树干不见粗起来,就像半大小伙子,只长个头不长腰。墓地唱福歌说好话的,也就是变相乞讨的来了,我身边备了点零钱,每年都遇着。
纸锭都是老娘准备的,她在老年公寓闲来没事,白天折,晚上睡不着也折,给这家,给那家。今年给了我们不少,比往年多许多,我们虽来迟了,烧化得最多。
抓紧时间,扫一次墓,在山上三处一转,就是一个钟头,来去路上各一个钟头。半天功夫,得抓紧,回到火车站,总是十二点过了,回家弄饭来不及,我们多年前已养成习惯,扫墓完,回城找个饭馆,自己犒劳一下。这回去的时候路上我就注意了,在红梅西村,有个老西门饭店,看看有什么好吃的。这是小东门,外地人弄不清楚,看了还以为这是常州老西门,真有点乱了套,而南门的德安面馆,也在此有了分店。
当晚,姚四姐来电话,问我们什么时候上淹西林园?明天预报有雨,双休日避开,就等下周哪天天好再定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