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大印象
——台北行之十一
到一个地区游览,有可能要到大学里兜一圈,这是我的一贯做派。这回选择台湾师范大学,而不是台湾大学,不是别的原因,在地图上先看到师大,不是台大。我知道台大更大,名气也更大,师大名气也不小,但不是一个量级的,就跟北大与北师大一样。我们到台北的下午,行李还没有入室,我们到的第一站就是这里,当然小巨蛋那个景点可以忽略不算。
那时乘快捷,乘地铁还不熟悉,为省时打的到的老校门,具有标志性的国立台湾师大门口,它在整个城市的西南,其实台大靠它很近。我对师大有特殊情结,一下就奔这儿来了。学校在闹市区,有几个校区,大马路把整个学校一割几块,老校区、北校区、还有美术系校区。没有看到学校平面图。
入老校区就有个大水池,东边有个邮局与咖啡屋,正是课间休息时,我们在此寄了明信片,穿过陈旧的不高的教学楼宇,里面有学生社团在活动,毕业班学生设着展台,就像大陆高校的招聘会似的,有学生误认我们是用人单位的,给我们手中塞广告。沿着学校不大的教室,我们信步走着,没有人干涉,也没有人奇怪地问我们。到了一处开着的阶梯教室,这里的上课设备都在,有黑板、话筒、投影仪,我站上演讲席,让王婆给我来了一张,倒过来我给她来了一张,下面只有一位听讲的。后面这里可能有课,我们不多逗留。
往里,往西去,外语系的学生在小班会话室练习口语,教室很狭小。这两栋三层的前后长楼,中间楼上是相连的,隔成了两块,中间像是天井,自然光透下,好像南边这教室光线更暗一点。我们走出有些年份的教学大楼,已经到了西边操场边上,看到了学校西边的围墙,外边是已建成,将要建成的几十层的高楼把学校的发展空间给管控住了。操场上有人在锻炼,不像是学校运动队的,倒像是教工在自行锻炼,慢跑。有个体育馆就在操场北面,墙上标着“运动与休闲系”,国内有些高校也早改成这个名,体育系名称变了,这个休闲内容不知具体有些什么变化,周围没有体育系的老师在,没地方请教。何况我也没带学术交流的任务来。
没有再往南去,从西面绕回大门方向,有座太师、少师的马赛克雕塑在一边,很难看。我曾问身边走过的学生,美术系有没有作品陈列室?学生很有礼貌地告诉我,美术系在老校区东面,好像没有。这老校区不大,还是我们没有往南再到南门?这师大有点陈旧、寒酸。
从老校门退出,过了繁华闹忙的门口马路,北面是新校区,新的高层建筑在这里,有国文系,也就是大陆统称的中文系,还有环境系等等,沿街有东西两个小卖部,规模都很大,都很有现代气派,有个规模不小的影像制品商店,有悠闲小食部,只是没有卖明信片的地方。校园显得很局促,没有内地高校的环境好,也没注意到海报栏有什么重要的学术报告之类的消息。一眼望去,校风还是严肃的。
后来我在地图上看到,靠他们师大很近,就是台大。我们那天上台北故宫,路上就从钱穆晚年工作的一所大学旁经过,他的故居就在这所不怎么有名气的学校内。有晚我们沿着龙江路往北,一走还走到了台北大学校门口,台北大学与台湾大学,是两所学校,一在北,一在南,一字之差,来去很大。胡适的最后归宿地在台大,我要早发现台大就好了,上这位名人墓地走一走,不知要留待何时。有些地方错过了就错过,不再有机会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