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老铨网舍

不妄言 不缩舌,一如既往当喉舌;勤读书,勤学习,再接再励慢生活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老铨网舍 主人:王老汉 老铨 尘室主 主妇:王婆 多摇摇 小两口:松风水月 ,网舍有2000篇乱弹琴、近五万张京城、老家、全国几处风光,有近些年淘的宝葫芦、老了怎么带着儿孙玩,玩有传承,也有讲究,留了一点老儿的心得。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  

2013-05-28 08:47:48|  分类: 家乡美景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 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 

 

万历九年常州市区古运河改道

作为一个常州人,古运河从老家门口穿过,如今又傍着改道后的南运河而居,十年不到,这南运河又一次往南改道,从此蓬帆桨声从眼前耳边消失。那么这古运河第一次改道是什么时候,乾隆下江南,他的庞大的船队就从市河里经过、停靠?眼前新修的市河古运河水道,给人狭小无处转身的感觉,不可能给人繁华灯火的联想。那里能有资料提供?

就在青果巷西端,被拆了改为公共绿地的弋桥东北角有块“千果巷”石碑,上面就刻着运河南迁的确切时间,这是明万历九年(1581年)的事。在之前古运河从西水关入,流过西下塘、东下塘,从东水关出。青果巷就处市内运河一带,当时船舶云集,南北水果集散,沿岸开设了各类水果店,所以有“千果巷”之称。明万历九年,知府穆炜开新运河,运河虽改道,巷名保留至今。

怎么是在万历九年的时候,不是更早,也不是更迟?这回我查了《二十五史》中的《明史》,查了《中国历史大事年表》,得知,万历九年,是张居正居相位首辅神宗朱翊钧皇帝通行一条鞭法开始,税制徭役法有了大的变化,核出许多大户瞒地少交皇粮国税,国家手里有财力,能搞水利建设。就在万历七年国家层面河工完成300余里,费银56万余两。《明史 河渠志》第86卷“运河”下,有专门笔墨留下了江南这带运河的修缮事宜。“运河”上,讲的是长江北段运河,扬州到通州、北京的情况,下则是讲的杭州过来运河到镇江过江漕运情况。这段运河在常州段常修常淤,三年就要疏浚一次,而江南的皇粮赋税又是国库大事,水运是主要渠道,所以国家稍稍富裕,这个主要漕运要保畅通。但常州地段与西边镇江比地势要高,漕运船只往来要翻闸,是不是可以直接从北面,从东北角的江阴过江,直通泰州,过了江再通扬州仪征?明朝这个时候有多位地方主政者提出过改进意见,而德胜河、孟渎过江是浙漕简道,而且江面风浪比较平静,一度也投入财力人力,搞过通航,但终因镇江、扬州、仪征等地因地方经济等原因,没能使这运河过江成为常道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,从江阴这里过江,当年有倭寇、有海盗进来。“运河”下录到“运河从锡山驿黄埠至洛社桥江阴九里河之水通至西北为常州漕运,旧贯城入东水门,由西水门出。嘉靖末防倭改从南城濠。江阴顺唐河水由城东通丁堰沙子湖。”

从上面文献可以看出,常州运河第一次南迁,用的一段旧工程是“南城濠”,也即城南护城河,直到万历九年那这段河才慢慢改称为南运河。

从1581年算起,南运河已经存在432年,康熙、乾隆他们祖孙南巡,不用从西水关挤入,他们完全可以乘搭龙舟在宽敞的南运河上停泊。而南运河与古运河,也就是市河这段相距也就里吧路,从如今的琢初桥南望同济桥,一里路可能都没有,从中心桥南望同安桥,可能要超出里吧路,但一公里可能也没有,南迁没有这第二次的距离远。什么时候要从同济桥步行到武进大桥,测一下,这期间有没有4公里?

南运河南岸的发展,我是见证人,也就三四十年的事。劳动路,后来有了劳动东路、西路,这才多少年?头二十年的事。

历史往前推432年,青果巷还只是水果集散地,东、西下塘都还很荒凉,从《重修乌衣桥记》中可以看出。老同学王明德还知道,老公安局对面沿河滩这段青果巷叫“阿利滩”,那更是一个肮脏腥气场所,再有点时间,这里古巷改造,不知会弄个什么会所、会馆起来。

变化真大,联系古书一看,变化更是惊人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92)| 评论(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