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第一支骨哨制成了。是用红头鸭的鸭腿骨制成的。这回王婆只买了半只红头鸭,所以只有一个鸭腿骨,只能先将一根做试验。
要做个骨哨玩玩是参观完余姚河姆渡遗址之后的念头,但展出七千年前古人玩的骨哨展品,当时没从多个角度拍摄,记不清这几根骨哨几个孔先人是怎么开的?只记得开在前后两边,跟萧差不多。后边一个孔,前边3-4个孔,就看腿骨的长短定。
那头朝上?吹口用上端还是下端?我还是用了腿骨的上端当吹口。就像猪腿骨一样,上面也有个小孔,骨髓的营养液就从这里进出的。刚吃完腿骨上的鸭肉,这腿骨还是很新鲜,软骨还粘在腿骨上端,要清理一下,当然也得用上其他一些专用工具,这是古人制作时不会有的,那时铁器还没发明,中国人还没有进入到青铜器时代。铁器的使用远在青铜器之后。我现在制作远比古人方便,刻刀、锉刀、牙签、砂纸都要用上,我还用了钢锯,把鸭腿骨下端宽处要稍稍锯掉点,使他上下畅通。这一锯我就知道古人怎么选择这东西来玩了。腿骨很薄,远比竹笛薄,薄而坚是材质的要求,轻便、小巧又是一个要求,它都能符合。
红头鸭要比平常的麻鸭小一点,更不及北京鸭那么肥壮,我都觉得这鸭腿骨不及大公鸡——芦花鸡的腿骨大,这根小腿骨太瘦小点,以后要取其他鸭腿骨比试一番。骨头薄是长处,小了点捏在手上使不上劲劲也成问题。
第一步把顶端的孔开大点,能让风贯入,用砂纸把顶端吹口搞光滑圆润。第二步把腿骨内的骨髓全部掏干净,用水冲洗干净,将看上去不顺眼的地方用砂纸打磨一下。
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试音,先是能吹响否?能响了。最响有多响?是一种尖利声,是骨头里发出的,不是陶埙发出的那种浑厚的声音,是一种特有的尖哨声。我在西安古玩市场就买到过一个鱼尾纹陶埙,10元钱,半坡遗址要30元一个,一式一样的。
还没有打孔。我准备用锉刀上去加工,但这个五音怎么定,是有讲究的,不能随便定。这段鸭腿骨虽短,但放四根手指上去按音没问题。一孔在在后,三孔在前,加上全部按上应有五个音阶。我的能吹响,第一个目标达到,后面的音准、音阶可能就不是一个鸭腿骨能完成的,要靠一根一根来试。我已经跟王婆说了,到京城沃尔玛超市有专门的鸭腿卖,下次一下买它四个,回家不剁碎,或者煮之前就把腿骨出了单煮。大小腿骨要有个比较研究,是不是粗的声音与细的不一样,南方的鸭子的腿骨与北方的应有点不一样。全聚德的烤鸭,吃了得把腿骨带走,回家学古人的玩法,制根骨哨。
全聚德的怎么没想到朝这方面开发衍生商品?他们没有人到过河姆渡吧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