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箍
清理老娘遗物时,在一只床头柜抽屉里我发现了她这只针箍。这是妈当年纳鞋底时用的。这东西北方叫顶针。现在还有卖的,在小针线摊上还能遇着,只是孩子们大概都不知道它的用途,而民俗中还改了它的用途。据说姑娘出嫁,上轿——现在是上婚庆桥车,身边带着一两个,遇着迎面来的同样的接新娘的婚车,丢一个出去,这就是把人家的风头给顶了,只剩下自己的风光。这是北方的风俗。我家丫头那年办喜事,身边带了两个,一个都没派上用场。
妈的这个针箍跟了她大半辈子,是个重要遗物,我见着它就像见到老娘那双劳碌的手,长着灰指甲的手,上面布满裂痕的手。我这辈子穿皮鞋很迟,大约到七十年代后期,八十年代初,调省团校时,才不穿布底鞋。结婚之前,我一年两双单鞋,一双棉鞋,都是雷打不动的,都是妈利用业余时间给我做的。婚后是王婆给我做的。当年我找对象时,妈提了唯一的条件,就是要会做鞋,不要像老祖母,拿不起针线活,老爷爷一辈子受罪。老娘说她老了,布鞋做不动了。
我小时候不珍惜妈给我做的新鞋,有时一个礼拜就把新鞋穿了个洞,有时下雨天也不顾换鞋,穿了布鞋照出门。长大稍稍懂事后,特别是在她宿舍里,我们母子聊家常,看着她手不歇,一针一针艰难用针箍顶着,我就想,不能再穿妈做的鞋。要让妈的手也歇歇。
这回老娘闭眼之后,我突然问我们姊妹一个问题,老娘穿过皮鞋没有?女姊妹中有人说,穿过的。印象中,她没有穿过几双皮鞋。我没有问出的另一个问题是,你们给老娘买过皮鞋没有?我自问,好想从没给她买过。
妈是永远会惦记孩子脚上的穿的,倒过来子女很少关注老娘脚上穿什么。在之前,老娘去世后,我没有眼泪,写到此不禁老泪滚流……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