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小长假怎么过?
老人无所谓过不过假,退休了天天都是放假。小长假是上班族们的。
原本开公车的,放假前通知提前把车停到单位,那么近郊游什么的想的再好,也是白搭,不可能全家包个出租去,那就只能蜗居在家。街上少了五分之一的车辆,流速一下加快许多,父母带着孩子,年轻人结伴上东四欢乐谷的不少。
去年我就在网上提议,把六一儿童节附加一个“返老还童”节的功能,让老的也乐一乐,老少一同乐去。没响应的。可能认识太超前,还须等待。
但我们家已经开始实施。我们家小的,带老的出去逛街、购物、吃小吃,就如过节一样,父亲节、母亲节这些节日忘了的礼物,六一返老还童节补上。在家吃的是老妈的口味、丈母娘的手艺,三天小长假,也得外出换换口味,又不能太铺张,不是讲节俭吗?那就上最繁华的地段,弄个合口味的小吃。后来发现小吃也不便宜,远远超出了平日人均100元的水准。
节假日的小吃铺子要等叫号,居然还要人到齐再让入座,不能先到先点,一边等候。我在这种场合,眼睛往往不在菜谱上,那是他们的事,你们点什么,我吃什么,甜食不要给我点。我的眼睛观察四周,边上就是个年轻单身妈妈带着个小女孩,父亲呢?儿童节不是三口子出来?远处是姐弟,还是恋人?男的吃得很拘谨,可能是姐请客;老外不少,这里是皇城,景点、商店转累了,顺道来品赏一下风味小吃,京城旅游攻略肯定早就研究过。有的一看就是常客,会点,有的是第一次,在细细询问服务员,在观察邻座桌上的实物,是不是可口,性价比值不值;有的每上一道小点心,菜肴,都要拍一个,传给远处的亲人或朋友。我这回有意出门没带相机。因为此地我有印象的就第三回了,更不要说他们三位更是常客,一年来可能就不止三趟。
天公不作美,气温降了,跟着雷阵雨也来了,各自步行消食回家,遇雨就打车或乘公交。京城这段时间过长安街的公交上都配着安检的民警,长的通道车还配了两位,这一天车乘下来我替他们都觉得难受,什么时候解除防恐警戒,谁也不知道。
特地为孩子们准备的米粽、红小豆粽子他们都没带走,端午一早吃不到粽子,只能来家吃。北方的粽叶小,包不出大粽子,这是王婆这几年的感受,她是直到今年上半年在西太湖边上才见到长在芦苇上的粽叶,其实粽叶分湖叶与江叶,湖叶肥大,能包大粽子,江叶小,北方的可能就是江叶,不知哪里运来的?也就这几天菜场有供应,再过几年说不定湖叶也会出现在京城的菜市场,只是从明年开始,要丫头参与包粽子,让手艺传代下去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