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老铨网舍

不妄言 不缩舌,一如既往当喉舌;勤读书,勤学习,再接再励慢生活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老铨网舍 主人:王老汉 老铨 尘室主 主妇:王婆 多摇摇 小两口:松风水月 ,网舍有2000篇乱弹琴、近五万张京城、老家、全国几处风光,有近些年淘的宝葫芦、老了怎么带着儿孙玩,玩有传承,也有讲究,留了一点老儿的心得。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  

2014-09-11 07:17:02|  分类: 博物馆里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

花了两个半天,上国家图书馆重新开馆的南楼,把典籍博物馆已经开放的几个厅大致全部看了一遍。设计有十个展厅,还有手稿厅、敦煌遗书等,还没来得及布展。昨天上午看一、三、五三个展厅,很紧张,回家误了饭点。今儿上午又看了两个厅,幸亏提前把善本厅看了,今儿下午有重要领导人参加开馆典礼,结果一早就把这个厅封了,国图为了绝对安全,把一般读者的不便丢一边去了。

国家图书馆在1982年前还叫北京图书馆,之后在中关村南路西奠基,改名,在北面新楼出来后,南楼前些年闭馆进行改造,其中划出一块,有一万多平米筹建国家典籍博物馆,给了专门编制。它的再造善本,原先展出过,但没地方常设,现在有了阵地。这回展出的舆图厅,我原先也在国家博物馆看过,如今是常设厅。还有专门为皇家修造园林、建筑的雷氏图纸厅。但真正好看,给人文化震撼力、自豪感的还是第一展厅善本古籍厅与第二展厅的典籍简史、第三展厅的金石拓片厅。

什么是典籍?中国从三皇开始就设史官、就有皇家藏书处,中国文化传统中从国家这个层面就历代重视古籍收集、整理,而南宋之后的国家多数典籍都收在如今的国家图书馆。这里有个经典的定义:典籍,泛指古今图书,是指以记录史实,传播知识、介绍经验、阐述思想、宣传主张为目的,经过创作或编制,用文字和图像书写、镌刻、印刷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。典籍是文化载体,同时又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。典籍的历史是一部文明发展史。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,记载了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,反映了我国从远古到近代的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科学发展的进程。

传说上古仓颉造字,谁见过他的字?这里还就收了他的字(诸家古法帖五)。地下出土的西周的青铜大鼎,在世上流传有序的拓片,毛公鼎、大盂鼎等等它们的铭文,有的就是一篇篇正史文献,纸张没有发明之前,铸在青铜器上,刻在石头上,写在竹木片上,东汉蔡伦发明了纸,但到唐之后纸张、印刷品才慢慢多起来。到宋朝,书籍开流传,南宋各地刻书很兴旺,但这里几乎看不到展出的宋版书,最早的有唐代的印刷纸品,不是复制的,明刻本也不多,展出的主要是清代的刻本,下限到民国初的,有几本。有竹简、帛书,明刻本有的颜色很深,拍不好照片,以前读专家的书知道,早期的明刊本,有的可以冒充元刻本,有的甚至冒宋刻本。

在古籍善本厅,有从前活字印刷的捡字雕塑,还有木板印刷现场制作,单色印的插图,我问人家讨了一纸,很有纪念意义。看到墓志,给拓得很光亮,有位中年妇女参观者请教我,拓片与版画印刷有什么不同。她还真问对了人。我看过西安碑林的拓工劳作,我自己在印章上也会拓边款。她本以为拓是把墨抹在石头上,纸再盖上去。我说两点不同:拓片,墨,黑的也罢,红的也罢,都在纸上面,不在石头上,要把纸先敲下去,敲到字口内,完了在上面小心一点一点用拓包拓,为防止移动,要有点粘,但又不要太粘防止纸拓破,有的上面要复一层纸,这是技术性很强的活。而木板印刷油墨是直接刷在板子上。所以带来第二个特点,石头,或板子的字,是正刻,还是反刻。凡拓片,原版都是正刻,怎么写,就怎么刻,而木板印刷,都反刻。要写反手字,与刻印章一样。

有一处是专讲甲骨文的。现代博物馆,还都有互动,这里辑了《百家姓》的甲骨文写法,让人学习临摹自己的姓怎么写,书写正确后可以打印,让你带走。前面一位女性参观者,突然叫起来,怎么没有赵姓?这是天下第一姓。我跟她说自己的猜测,这里都是专家考证敲定的,说明赵这个字在殷商甲骨文产生的时代,还没有产生。我这个王,写法与小篆的“立”字差不多,,放在别处让人辨识,都会弄错,中国文字一直在变化中。后来我在一本古代记录围棋棋谱的书上也有一个新发现。现代的棋谱,都是圆形记录,古代的居然是小长方格,估计这方面的专家不一定见过古谱。

今儿上午在仔细观看《典籍简史》时,最早的中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,及西厢记、牡丹亭,都有早期版本,真让人大开眼界。还有考试夹带,一件衣裳,写满蝇头小楷,是《论语》全文。看到《日下旧闻考》时,给我抓到一点瑕疵,博物馆搞标注的作者定为朱彝尊,这就错了。这部古籍我才读完不久。《日下旧闻》作者是他,而《日下旧闻考》是于敏中一班人搞的,差了几十年,一个是在爷爷康熙手中编的,一个就到了乾隆手中,不是书名错了,就是作者标错。他们让我写下来,转交给有关部门。估计搞这标注的没有翻过原书。我在整理照片时,发现下面小字写的是乾隆时的出版物,那就不应该把作者搞错。

这里的拓片真是丰富,一般都是墨拓,也有朱拓。而清代山东的陈介祺,是个创造青铜器全拓的专家,曾读过他的书,这里博物馆给他的历史评价很高。在没有照相术之前,立体拓青铜器,他创造了好办法。

南楼重新开放,昨天我进开价书库溜了一圈,今儿我请他们工作人员为我查查著名大学的学报(社科版)的,在什么地方,我后面有空可以常来翻翻。说在北楼四层。而港澳期刊室则在南楼。我得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。不知中央党校理论动态,我这样级别的能不能阅读。我注意到这里查阅有关资料要预约,有的要开出厅局级单位的介绍信,提前一个月预约,还得说明查阅的理由。复印资料倒也方便,费用A42毛一张。

国家图书馆门口没有邮筒,但这回有个临时邮局设在入口处。昨天还没见有专门的封卖,今儿有纪念封,我给协群兄回头牛街邮局实寄一个,算是首日实寄封。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
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 
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 - laoquanaaa - 我的博客

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6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