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在架上的葫芦
已经收了一批今年还在架子上的葫芦照片。看到有人手上有新下架的青皮葫芦,这是不懂事摘的,还太嫩,不能玩,一刮皮就焉。无论报国寺,还是潘家园、十里河葫芦还没到季节,只有文玩核桃开青皮的,没卖新葫芦的,有葫芦摊,卖的都是去年的。今年新葫芦最起码还得一个月到一个半月,要经霜后才结实。去年我家王小妹老家摘葫芦是到国庆的时候。我电话里说她,太早。她说,再不采,多给别人白相了。
今年是葫芦小年,老家也好,京城也好,雨水太多。我看到白纸坊广内电影院前面有个年年搭了大棚架子种葫芦的,今年的长势不及前几年,种有点退化,没有以前的大,也没有前几年的俊,往丑陋里长了,但又不是特丑那种。
春末来京前,我在小区院子里栽了好几樘地棵,一直没有消息,有没有爬到罗汉松上?能爬上去,说不定就会开花,但这块地很湿,排水不畅,弄不好就淹死,烂根,再一次全军覆没。京城的雨水相对而言,要比老家的少一点,这段时间正是葫芦开花,长个的时候。
走街串巷我都留心头顶上方,过街、过胡同的绿色绶带上开的是黄花,哪不是,黄的是丝瓜花,只有白的是葫芦花。大叶子的品种不好,结的都是中不溜秋的,是山东的,有的就是只能当瓢用,不能捏在掌心盘玩。只有小叶的,挂的才是正宗京城文玩小葫芦。同一籽产出的,一个葫芦里的籽产出的会有多种形态,就像一母所生的子女高矮胖瘦都不一样。这跟开花前后的温度,湿度都有关系。环境对人,对葫芦演化都产生重要影响。
这回我在牛街东风社区看到了一片长得并不高的葫芦藤,它就在牛街礼拜寺东南角上,它在小区内,不临街,就在人们的眼皮下,社区活动场所门口,有的结得还真讨人喜欢。从皮色上看,都还嫩着。而年年都种的校场口胡同三条里的,就爬得很高,都上了电线、电话线,这里的品种好,都是往小里培养的,这是胡同里老北京人家喜欢而年年种植的。原先看到有的临街阳台种的盆栽葫芦,今年几乎没有再看到,倒是那次去海淀公园马路东拍到了一丛小葫芦,一点不临大楼与住家的,就是有人喜欢,把籽下在公共场所,让它自然生长的。但愿不要让人提前摘了,不老结实,摘了也无用,玩不了。
我还是寄希望我家王小妹家,水淹之后是不是有的后来又有救了。我有了苹果葫芦的新品种,明年让她换换种。这回送了一个特小的,下面身子比上面小的葫芦给来京旅游的侯爷——柯羽小朋友,他非常高兴,从没见着有这样的葫芦。提醒他别把龙头碰掉了,当然碰掉了也可以另外一种玩法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