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藏
这段时间北京的天气还真跟人藏猫猫。风一刮,雾霾就散,风一停,雾霾卷土重来。这不前面的冬日阳光才露没几天,重雾霾的红色预警又升起。这不是捣蛋吗。刮风工地、重污染企业高兴,可以开工;但人们给大风吹着也得当心,总比雾霾不能出门要好;雾霾了,学校停课,老师学生是不是高兴,我们家没有上学的,也没有搞施工的,这些地方几回一停,工期就会受影响,学校当然每学期都有教学进度,有些课程可以压缩,有的不能,这我知道。这老天与人耍花腔,在现在这种社会管理水平阶段,还真拿它没办法。只能跟着它调,应付了再说。
古人也有对付的办法,冬藏,不仅是藏物,也包括藏身。物质储备的冬藏现在减少了不少,中国社会基本的物质供应、调配还是很到位,北京人很少再藏冬菜,单位发的年前福利,冬菜什么的也都大为减少,我看有的小区北阳台、北面外挂空调架室外机上少了许多藏冬菜的盒子。这说明物质的冬藏人们无忧。就是身子遇着这类捉弄人的大风天也好,红色预警的雾霾也好,只能冬藏,不出门。前人也创造了一个词,叫猫冬。
像猫一样,在无风有日光的照射下,不动,晒晒太阳,取得热量。对老人来说,这是最好的,对年轻人来说怎么行?还房贷、车贷,还有事业、生活,都要在外忙碌。猫不得。谁猫谁就死定,就落到社会底层,再恶劣的天气,当出门时就要出门,与当年拉洋车的祥子一样,下铁也要出门,雾霾、刮风算什么?风里来雨里去,以前找饭吃就是这样的。只能适应,以常态心情应对这非常态的天气。
怎么收拾这老天?这是自然科学家们的事,社会管理也同时跟上。工地停工,多洒洒水等的,提醒人们少出门,出门戴口罩。我总觉得这是低级应付办法,不起多大作用,还是得在源头治理。三北防护、治沙,绿化,北方城市少一点裸露,从大环境治理上下手,从治本上下手,要科学治理,把所有的荒山沙地都治好,这可能是好多代人的努力目标。
这些天,有太阳,风小了,咱就出门转转,溜达一下,活动一下身子骨,想去哪里去哪里;天不好,咱也就猫家里。要到年终,单位、部门总结是他们在位置上的人忙碌的,咱管自家的一亩三分,全年读了多少书,看了多少好的连续剧、电影、戏剧,旅游上哪里玩了,当年的记得,隔几年就会忘记,还是记上一笔。精神生活滋养的回顾一下,给人家忙碌的也有个回馈。年终各类账,慢慢汇总,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。藏时也有事干。全年的事也要打包、收藏,挑几件重要的事,全家十件大事,放那里。也是非常有意思的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