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灿铭的写经体
午后出门,这回是先上三联书店把《读书》最后两月的买了,然后看看有什么吸引眼球的书,之后顺道上美术馆,碰上什么看什么,就像上电影院一样,最靠近的时段放什么就看什么,全靠撞运气。
今儿出门交好运。美术馆上午,前一天还有好几个个人专题展开幕,资料没有送完,被我撞着。门口进去,就有《北京青年报》一张报纸赠送,里面有文化专页登的是美展内容,而不是十二月份的展出信息。之后我见到有的个人展现场还有资料赠送,特别是刘灿铭本人就在现场给人讲解。我是先得了一份《东方》江苏传媒第三次互联网大会的一个专辑,上面也有刘灿铭的专页。随后我注意到有的嘉宾有印制精美的《无有挂碍》,是尉天池先生的笔墨影印的礼品袋,里面有高档画册。我悄悄地问现场工作人员讨了一套,后发现单是这本江苏凤凰传媒出版社出的这个书法集,标价就280元,更不要说里面还有刘先生写经的明年的台历。江苏的媒体为刘先生这次国家美术馆展出,搞了多角度的宣传报道,回家后粗翻一下,得知原来刘先生是靖江人,是书法博士,三十年前就与孙晓云熟悉,与如今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副部长熟悉,他有这么多人脉关系,一个国展搞的如此隆重热烈。
我用同样的手法,也就是悄悄地,私下注意展出现场的小课桌下,有没有开幕式遗存的资料,然后开口问工作人员讨一本,这样在《潘义奎油画展》现场又得了一本印制精美的画册。要避开人多,不让其他参观者跟风。潘义奎是甘肃人,也是学院派人士,博士,在俄罗斯著名油画导师指导下学习了五年,画风中有更多的俄国、藏南风情、笔墨。
还是重点说一说刘灿铭先生的书法作品。他的字有他的个性,好像没有师从,颜柳欧苏黄米一家不靠,说他有章草底子,倒也是,有人后来专门给他概括就是敦煌写经体。我又觉得贬低了唐代那班无名的经书抄写者。他的大字有气势,写的经卷有静心。给人的感觉没有小时的童子功,大了之后喜欢书法,幼稚的风格一直保留到如今。他有一方闲章“心无挂碍”,《心经》中语,江苏书法界前辈尉天池先生给他题的就是这句。还有就是如今江苏书协主席孙晓云的“丝路心迹”,当年敦煌抄经的经生靠此换饭吃的,每日要写一定的数量,从头到尾没有倦意,没有败笔,是一种境界,当代人极难做到,现实生活中干扰太多。经生的书写,会产生排珠效果,情绪受到控制,不让在行距浓淡中发泄。太机械化也会让人生厌。这里展出的都是大件、长卷,有的不可能一气呵成,要数日,甚至更长的时间。我倒觉得几幅字少的联语更为耐人寻味。他那个早早修顶的脑袋就在现场,我错过了现场向他本人请教机会。这回他是花大半年时间从甘肃好几个城市一路展出过来,到国家美术馆展出是巡展收官。
我也可以学刘灿铭先生把《佛经十三经》有计划地抄些章节出来玩玩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