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旧封片(上)
国焙兄前段时间在他的博客上晒了一批友人寄他的实寄邮资封片,引起我的很大感触。自己喜欢玩的,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,趁早整理,变成数码储存,省却空间,便于查找,今后不要的话,还可以挂网上拍卖,送人。自家的东西,自己动手整理,又有一番美好回忆。
我在网上就集邮的事早就说过,要引导人们,特别是年轻人用邮。不是把集邮当投资,当然它具有投资功能。集邮是玩,是增长知识中陶冶情操,放到末尾的才是具有增值的功能,短时间中不一定有保值功能。我们有些机构本末倒置,不好好引导。传统集邮中的一点精神都丢掉了。
电讯高速发展,哪些地方还要寄信,寄片用邮的?好多城市连邮政功能亦日益萎缩。我如今,凡到一个地方旅游的,事先准备一下,就跟有人网上了解攻略一样。首先想一下有什么封片与此地有关的,上那里投个,一时没有合适的,找个普通的带上,遇着邮局,邮箱投进去。到一个城市,吃过、住过、玩过,收藏品中就要含一张这个城市的纸质地图,一个或多个实寄的封片。封片收到后,写一段追记,盖上个人的信戳“老铨寄”“驴友王寄”“王家文房”“尘室收藏”等等,近几年还添上干支小印。投寄前千万不要多放信息在上,会遇着劫道的,回到手中之后添加,增加个人的文化信息含量。
集了几十年邮,从丫头上小学一年级起,就给她寄过一个学校班级明星片,留一句“一个老少先队员向新少先队员致以节日的祝贺”,那是从南京省团校后宰门寄出的。四分钱的一个明信片,如今对我们家二代人,对集邮界这个片都是珍贵的。之后,我记得话,大年初一给她寄个父母新年期望生肖片,针对她的年龄特点,用韵语写,录在纸上。一直期望到她参加工作,“选个如意郎,争取放趟洋,有自己的房,不忘爹和娘。”父母陪她一路成长的心路,都留在了片上。记得在她上大学期间,给她寄了许多贴有纪念邮票、后来是自制的、手绘的信封。第一封上的票给同班无知的男生揭了,后经警告,追回,一个月中能收到许多封票精美的家信,也会引起同学的嫉妒。这些封片毕业前又回到了我手中,给她好好珍藏着。当年她的录取通知书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,这个封都给她珍藏着,不知有多少家长、孩子本人留着人生这份重要的信封?
旅游中有些城市一生中只会到一次,要留下信函印迹,既有足迹,也有文字印迹。如今有数码照片为准,即时发送,远超原始的通讯,有些电话也能留存。平信邮路走几天,邮资多少,都是有变化的,特殊日子、特殊活动,就有封片销戳记录,一般不能作假,也不肖弄虚作假。我一段时间以来,每月缝8日,寄个封片,月日同数,也寄,收集戳记。这也就发现邮政职工有素质高的,有低的,不是天天开邮箱,有的一个月开一次,这就是中国邮政耻辱封,我集有好多,能给你送到手就不错。丢失的事事常有的事,以致集邮平信封片,比挂号更难收集。但近日我也听邮友国科说到,挂号邮品网上拍卖,比平信贵上一倍多,这是不知实寄艰辛的瞎炒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