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老铨网舍

不妄言 不缩舌,一如既往当喉舌;勤读书,勤学习,再接再励慢生活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老铨网舍 主人:王老汉 老铨 尘室主 主妇:王婆 多摇摇 小两口:松风水月 ,网舍有2000篇乱弹琴、近五万张京城、老家、全国几处风光,有近些年淘的宝葫芦、老了怎么带着儿孙玩,玩有传承,也有讲究,留了一点老儿的心得。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  

2017-06-26 07:13:33|  分类: 博物馆里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
 
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

——欣赏名家手迹、从《诗经》到《红楼梦》等新特展

久没上国家图书馆溜达,不知暑假前,那里有些什么新特展。没有上网查询,直接跑去,碰着什么看什么。借阅卡也没带,除非想在此待一天,除非想上阅览室去翻翻新杂志,除此之外我不把国家图书馆的卡、西单图书大厦的购书卡带身边。

中关村街路口的国家图书馆,南楼就是国家典籍馆。这回他们有三大特展是我没有看过的,甲骨文展、古琴文化展,不忘初心的红色经典图书展也是展出有半年的,都是上回来看过的。这里的特展,一般展出时间比国家博物馆、中国美术馆要长很多。

我先从二层北面的名家手迹展看起。不用“名人”,而是用“名家”,是某一方面已成大家的,有成就的。范围也是划在近现代,都是原稿,手迹。展出面积挺大的。有经济领域、文史名家、邓广铭等,后来我发现自己是倒着看的,压轴是一幅漫画手稿,有郭沫若、巴老曹,有几个名家专门辟有专柜,鲁迅、傅雷、郑振铎、吴晗、《上海的早晨》,原稿厚厚的,装订整齐的一大本,有的是本人生前捐赠,有的身后子女家属捐赠。郑振铎写在台历本上的“日记”,让我知晓,中国人使用台历最起码推到民国时期,不是建国之后。我是1982年起开始使用的,这一来用了也有35年。郭沫若的《虎符》手稿本非常漂亮,这里有很多老照片,蔡元培与陈独秀合影,在西南联大的闻一多、朱自清的年轻时的照片非常有个性。徐澄凡在文艺理论上的成就,凡读《读书》的都会知晓,他可远比木心在国内外知名度要高。

这个手迹展,还有纸张、墨油、复写等等知识的讲解,墨迹怎么保护,其他材料的文档怎么保护收藏。随着家庭重视自家的文稿留存,这些知识都是必须具备的,典籍馆把科普知识融合在重要展出中,做得非常好。有的不及细看,我都用相机拍下。图书馆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有机会上北京来出差、旅游应来看一下。

从《诗经》到《红楼梦》特展在一层的南边展厅。这里原来是一个他们馆藏典籍的一个特展,从南宋本,一直到康熙、乾隆,最后到光绪本的线装书,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唐代的刻本经页,也就是中国最早的印刷品。这回他们只将藏品稍许调整一下,用文学这个主题一串,还是展出的古籍线装书。抄本不展,展出的都是清代之前古籍,个人的诗集,史籍也划出去,四大名著最早的本子,展开一点,包括《聊斋》《封神》《西厢》《牡丹亭》等等。我注意看宋本有南宋的,北宋刊本就没见着。宋本早就一两黄金一页,估计现在早超过。有两位年轻人在我耳旁议论“草”,古籍中,从明代起,有人就喜欢把自己的诗歌集叫什么“草”的,他们没有领会草的真正含义。以为是字面上的意思。雅而谦,当代聂钳弩记录文革的新诗最早就叫什么草的。

是边上的一个展厅,有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、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60多年,是位国际友人,在中国的职业教育名声不在黄炎培之下的“中国工业合作会”的创始人艾默诞生120周年的特展。在之前我们学校是江苏地区,甚至在全国都是搞职业教育的,老实说,我不知道这位国际友人,在中国搞了不比黄炎培先生差的。他是英国人,很早在上海工部局的。后来在中国搞实业,搞职业教育,为中国的工业化,奉献了一生,值得中国人铭记的。如今我们有这种胸怀来纪念他。

有两个重要展厅闭馆在布展,过一两个月再过来一趟。每回来总有大收获。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国家典籍馆看三个特展 - 老铨 - 老铨网舍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8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